平安、宜信、飞贷纷争,贷款产品的“七寸”在哪?金融

砍柴网 / 曾响铃 / 2016-05-09 09:35
互联网金融只有扎进细分市场在差异化应用与扩展中与现有金融错位竞争才更有生存机会,也不可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妄想。

平安、宜信、飞贷纷争,贷款产品的“七寸”在哪?

如果把2015年看做是我国个人征信市场化的元年,那在这个千亿级别的征信市场上,借贷成为了首当其冲的战场,无论是传统金融大佬平安、还是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抑或是创业新秀宜信、飞贷都使出浑身解数,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但现实情况是虽然国家近一步放宽了借贷市场,借贷市场依然吃紧,再加上整个行业的残酷厮杀,无担保、无抵押依靠信用贷款的借贷模式到底能不能迎来爆发,又将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

打法迥异,胜算几何

既然目标市场找到了,那我们再看看产品,目前几乎所有的贷款平台都围绕着借款人最关注的三个指标:额度、速度和利率提供信贷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将万事大吉,反而加剧了行业竞争,面对这又爱又恨的市场,谁才能胜出呢,我们今日不妨从手机app贷款(B2C)、传统贷款、P2P、中各举一例对比分析,看看行业发展如何。

手机APP贷款飞贷:离成功还有多远

作为唯一入选美国沃顿商学院的中国金融案例,获得最大黑马2015年最具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奖,飞贷金融则是针对现有贷款的层层审核、周期长、流程繁琐等问题,在步骤和时间上进行简化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手机APP贷款。全部的贷款申请和审批只需五分钟,四个步骤就可以完成,且操作全部在手机上进行。

而对于现有金融信贷的借款和还款的严格限定问题,比如借款开始后即开始计息,提前偿还需要支付高额违约金额等,飞贷则采取“随借随还”的方式。举例一客户的信贷额度是30万元,那么此30万元不使用则不计息,可按需使用;在还款时也可根据个人经济情况来自助调整还款周期。

再比如现有信贷方式,每次贷款都需要对客户进行重复审核;而飞贷的借款额度则是终身使用,并可动态调整,即“一次授信,终身使用”。目前飞贷已经开通包括深圳在内的50个城市用户,这些城市用户只需符合征信数据就可获得最多30万元的贷款,贷款不仅可以支撑大多数个人消费者购房、购车、日常消费,也可满足中小企业主的资金周转。

但飞贷也有自己的“烦恼”,因为飞贷本身不向C端用户募集资金,而是采用与金融机构合作的形式来获取资金。那对于飞贷来说,需要有足够多足够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合作,才能顺利用产品连接资金和需求两端,另外飞贷除了资金供给外,金融机构的网点、客户资源等对飞贷的影响也较大,这些都考验着飞贷团队如何抉择和布局。

金融大佬平安易贷:说爱你不容易

平安易贷是中国平安集团推出的一款免抵押贷款产品,针对普通居民开展无抵押贷款业务的信用保证保险产品。只要投保成功,投保人即可申请由合作银行发放的小额贷款(1万-15万),不需要抵押,不需要担保,手续简单,期限灵活、审批快捷,综合利率超高。

“平安易贷险”之前在深圳作为试点,又称“信安易贷”,需要指出的是平安易贷的还款方式是每月等额本息偿还,实际占用的资金只是放款的一半,这类模式是平安集团做信用担保,合作银行按照合同规定日期放款到申请人帐户。后又衍生出陆金所P2P平台,提供网贷业务,陆金所坏账事件后,又更名为如今的平安普惠。(也有说法:陆金所控股鲸吞平安普惠)

如此折腾,被动调整多于主动变革,也说明平安的网贷产品仍存有较大不确定性,尤其是之前爆出的一些问题,比如一洛阳市用户用平安易贷贷款六万元后,才被告知不能提前还款,一个半月的时间,需支付利息和违约金共计4713,其中违约金:1756元。诸如此类的事件远不止这一起,尽管平安积极拥抱互联网,但平安网贷仍然没有解决现有金融的还款难、不灵活等问题,未来只有加速适应网络贷款的玩法,平安才可能将自身的金融优势发挥出来,否则只会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P2P巨头宜信:多重业务难分身

作为中国最大P2P,宜信一直备受关注,2015年11月,宜信公司旗下在线P2P平台宜人贷向SEC提交IPO申请,拟融资最高1亿美元。而它的核心业务板块宜信普惠就是提供小微借款,对象则是中小企业主、工薪阶层、大学生和农户等。

比如宜信精英贷就是纯信用无抵押贷款的模式,针对国有企业员工,公务员,律师,教师等,而宜信助业贷则是为教师、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等提供短期周转贷款、个体户经营贷款。目前宜信普惠的服务已经覆盖232个城市和96个农村地区。

看起来顺风顺水,其实也是危机四伏。首先宜信业务越来越杂,既给城市工薪阶层、中小企业主、学生等提供信用借款,又发力惠农业务,为农户和农企提供包括信用借款咨询、农业保险、农村理财、农机购买、助农扶贫等服务,还有“新薪贷”、“宜学贷”、“宜农贷”、“宜车贷”、“宜房贷”等,以及财富管理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各个业务目标用户都较为分散且需求差异性大,势必会影响宜信精力,容易西瓜玉米都错过。

其次这样一来,容易导致坏账,2014年4月8日,香港万得通讯社就报道宜信被曝出现8亿贷款坏账,贷款主体已经遭到多起诉讼,宜信即使申请资产保全,也很难追回全部欠款。再者宜信“具有中国特色”的线下信用审核和“债权转让”的模式使得宜信被许多P2P同行认为它是伪P2P,媒体和舆论也都在质疑其存在“资金池”、“不透明”,现今宜信也是在迷茫中探索,在探索中迷茫。

“打蛇打七寸”,他们的“七寸”在哪里?

这样看来,上述模式要说成功都还太早,未来需要继续前行,那什么才是这场角逐的决胜力量呢?正如唐侠所言,借款仍是金融,金融的关键在于其风控系统,尤其是信用风险模型的精准度。也就是说征信和风控体系是决定他们能走多远的核心因素。因为借贷领域的风险主要为两类:

第一类是欺诈风险,这是主官预谋的,是犯罪行为,这种风险的防范要靠事前模式识别和事后的信息共享以及执法;

第二类是信用风险,这是由人的行为模式左右,模式的改变需要有主观的认识和有意识的纠正。目前我国个人征信刚起步,个人信贷不够普遍,信用风险极大。 

那怎么才能规避这些风险,减少坏账呢?

首先,建立完善科学的征信信息系统和评分制度,尤其是在用户多样性、场景碎片化的当下,征信体系数据资源需要更加丰富征信数据来源需要更加广泛,除了基础的个人基本信息、贷款信息、信用卡信息、借贷领域以外的信用信息等金融数据外,也需要来自生活、电商等其他数据,甚至淘宝差评记录、滴滴打车爽约、骗取保费时伪造个人信息等可以作为参考数据。比如芝麻信用就是从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等五个维度来综合考量。

其次,需要不断验证纠正评分制度和征信风控体系。尽管丰富多样的“社交数据”或“电商数据”等场景数据可以去融合“金融数据”,但这样的模型和评分体系是否有效还需不断调整验证。从国际征信业务发展看,个人以往借贷留下的信用数据才是最有效评价信用风险的数据。美国的三大征信机构收集统计最多的也是借贷征信数据,甚至没有个人消费数据、通信数据、社交数据。征信风控体系要不断打磨验证,完善再完善。

最后,要学会专注,不能身兼数职。信用信息和信用评估一直是为金融机构提供客户筛选和产品定价的决策支持;同时也是在创造诚信生态,提高行业失信成本,让失信人在金融生态链中被约束甚至被删选出局,降低行业信用风险。但个别从事借贷业务的平台既做金融交易,又出个人评级报告,既做裁判又做选手,真正好的借款产品应该扮演好“警卫兵”“推手”的角色,平台只提供借贷双方的连接服务,而不参与具体借贷,真正“干净”的借款平台才值得长久的信赖。

总之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借贷行业,但所有创业者都应该清楚:互联网金融只有扎进细分市场在差异化应用与扩展中与现有金融错位竞争才更有生存机会。也不可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妄想,移动互联网贷款行业的健康发展不是一家独大,也不是标准化模板化的生搬硬套或“一刀切”。

移动互联网贷款正在等待更加个性化针对性的征信体系和行之有效的风控体系。大浪淘沙,那些真正抓住核心需求,具有核心优势找准点,踩准节奏的产品才可能享受未来。

作者:曾响铃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