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伙伴创业计划撬动10万新增岗位,平台型就业会成主流吗?专栏
滴滴于4月18日正式启动“伙伴创业计划”,该计划面向北京、广州、深圳、武汉和成都五个城市招募10万车主,符合条件的车主只需缴纳少量保障金,就可以免费领取一辆汽车成为滴滴车主。对于滴滴而言,该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其市场占有率,而对于社会而言,则意味着1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滴滴平台撬动了多少就业岗位?数据告诉你
出于营造新就业形态等考虑,过去一年政府一直在推动创业创新,同时鼓励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共享经济,这导致国内就业环境发生两种显著变化:一是小微企业用工需求猛增,数据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微型企业用工需求增长49%;二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激活作用显现,就业方式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的特征。
以共享模式为架构的互联网叫车平台滴滴扮演的是后者的角色,个人通过移动互联网接入虚拟平台直接对接市场需求,这种就业方式被称为“平台型就业”,那么滴滴平台在过去带来了多少就业岗位呢?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据。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的一项调研显示,滴滴平台通过出租车叫车服务,直接创造超过20.06万就业岗位。最新数据显示,滴滴平台拥有1400万司机,有数百万的专车、快车、代驾、试驾的司机通过专兼职方式在滴滴平台上获取不菲的收入,创造就业岗位300万。若是将和滴滴开展合作的4000多家租赁公司、汽车线下门店、汽车维修保养等服务带动的行业周边也考虑在内,滴滴平台撬动的就业机会远超300万个。
在缺少横向对比的情况下,这组数据究竟意味着什么并不直观。如果结合各大城市的就业岗位数据就会发现,滴滴平台直接或间接带来的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已经十分可观。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2016年全年预估上海市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而北京市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北京市城镇新增就业42.6万人,预计2016年将新增就业36万人。对比之下,滴滴直接或间接撬动的就业岗位数量堪称惊人。
另外一项由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地产、餐饮等大部分行业用人需求减少的情况下,2015年第四季度信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人需求增长17.3%,仅次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位列第二。
从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滴滴等互联网叫车平台刺激了交通用人需求,而电商业的发展则进一步提高了运输仓储和快递服务业的用人需求。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高速融合之下,一个新的就业形态正在形成。
滴滴伙伴创业计划引发思考:“平台型就业”会成主流吗?
滴滴平台的运作模式可以说是共享经济的典型,其本质是社会闲置资源的合理再次配置,车辆和司机由平台根据智能算法来调度,乘客则得到了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结果多方受益。特别对于司机而言,自由灵活的就业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滴滴平台的一份子。
兼职司机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直接对接用车需求,工作时间自由选择,工作强度自由控制,这种“互联网平台型就业”会成为主流的就业模式吗?实际上这种就业模式类似于另外一个职场理念“U盘式生存”,即把企业、平台当做一台主机,即插即用,个人价值归属权属个人,同时在企业和平台中得到释放,这种模式下个人的劳动积极性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像滴滴的伙伴创业计划,会直接刺激到更多有意愿加入滴滴平台的司机。
回到滴滴的伙伴创业计划本身,具体来看,滴滴这项计划其中有几个关键信息:1、车主只需缴纳少量保障金即可免费领车成为滴滴车主;2、滴滴欢迎退伍军人和下岗工人加入计划,并给予基金减免支持;3、鼓励“一拖多”模式,个人可通过组建车队方式获得更高收入。
能够看出,这几个信息的指向性是十分明确的,结果很容易推导出来:加入滴滴平台成为创业伙伴的门槛几乎为零,特定人群加入门槛更低,加上一拖多的团队化运作,滴滴平台的司机人数预计将出现爆发性增长。毕竟在合同期满后能够白得一台车的诱惑还是相当大的,而且相较于通过租赁公司租车或者贷款买车的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滴滴推出的这项伙伴创业计划在国内尚属首例,联想到几年前电商平台引发的小卖家创业潮,滴滴也有望成为继电商之后第二个热门创业平台。“互联网平台型就业”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但在新的就业形态和滴滴等互联网平台的推动下,很可能在未来几年成为主流的就业模式。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