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内容创作的黄金时代,你真的掌握正确的打开方式吗?创投
很多人在今天怀念王小波,怀念他文字中的真诚与浪漫,理性与自由。
在王小波逝世的 1997年,写作和发声还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的权利。报纸和出版商掌控着舆论的通道,决定哪些人能够写作,读者能够看到什么样的内容。然而互联网的无孔不入在几年内,便让 “媒体已死” 的论调几乎成了默认的事实。
社交媒体让个人和企业的发声渠道大大扩展,Facebook, Twitter, Quora 这样的公司估值远超《华尔街日报》、《彭博商业周刊》或是《财富》。连门槛较高的深度写作项目也茁壮成长,成立三年的写作平台 Medium 在去年 9 月获得了著名风投机构 A16Z 5700 万美元的投资。言论表达去中心化的趋势在国内也同样强劲。
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中小企业品牌运营的标配和新战场,集团公司和政府机构亦加速进入。流量集中的新闻客户端、浏览器和社区纷纷唱衰主编制度,主张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主编们或许没有死,但他们纷纷离开。
在一个广义的内容市场大爆发的时代,我们从人才流向中看到的更严峻的现实,是优质作者培养机制和补给的断层。死掉的是传统渠道,不是传统媒体。在这个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好作者从未像今天这样稀缺——而他们几乎决定了一切媒体的生与死。
现在的局面是:就差个 CTO,哦不,好的内容人才,就能开工了
“已经不看报纸和新闻网站” 的你,不得不承认的是,红得发紫的 “新媒体” 行当还没有进化出足够的人才造血能力。你深爱的那些新媒体大号,都是资深媒体人运营的。
随便数一数。新榜创始人徐达内,之前是《东方早报》副总编;新世相和桃花岛 App 创始人张伟,从 GQ 杂志副主编岗位上离职;下笔微言大义能把金庸写出花的 “六神磊磊”,是前新华社记者王晓磊;目前微信公号单条广告费达到六位数的咪蒙,曾是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部首席编辑……
这些从传统媒体中走出的大号创始人深谙读者心理和传播规律,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多年的采编训练和经验,他们本身便是优秀的作者。而当一个程序员拥有了良好的写作能力,同样会产生奇妙的效应,小道消息的创始人,丁香园 CTO 冯大辉就是最好的例证。
更多企业也在重视新媒体营销并挖角资深媒体人。去年 ,博雅天下传播机构副总裁郭光东宣布离职加盟网上订餐平台饿了么;电影《搜索》人物原型,新京报调查记者孔璞跳槽加入消费决策网站什么值得买。然而残酷的现实是,优秀内容人才的稀缺程度远超想象。
根据 Boss 直聘、看准网与蓝媒汇联合发布的数据,2015年,互联网公司传媒类人才需求指数为 1.35,人才供不应求的程度仅次于技术和产品这两个核心岗位。最难招的互联网职位中,内容运营排名第三,平均需要 44.8 天,你才能招到一个合适的内容人才,仅次于所有公司都缺的 CTO 和无线产品设计师。
而为了争抢这些自嘲 “自进入 21 世纪就没涨过工资” 的传统媒体人,互联网公司给出的薪酬也相当可观:传媒类岗位平均薪酬高出传统媒体采编岗位 40.8%,年均薪资复合增长率达到 15.7%,仅次于技术人才。
专业人才的缺乏让大多数企业微信号成了内刊,每日推送的是 “xx 领导在 x 日视察我司”,阅读量不超过两位数,转发的都是自己的员工。“新媒体” 这个品牌公关的新渠道在短暂辉煌后,正日益变得鸡肋又改善无门。
不止一位内容创业者对我们说过,现在就不要奢望能招到好的内容人才了,有真才华的人自己就去写了。“我们能做的,只是培养一些 OK 的作者。”开发个客户端然并卵,“信息产品化” 才是传统媒体 “转基因” 的出路纸媒消亡的是渠道,其对于新闻处理的专业能力、对内容的制作能力才是专业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几乎所有还坚守阵地的传统媒体人的信念。
于是我们看到,过去两年里,大量传统媒体开发新闻客户端,发力运营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把报纸上的内容搬到手机上去。数据显示,2015 年传统媒体互联网类职位招聘需求走势震荡上涨。技术、产品类人才的需求在 7月 的巅峰期,比 1月 高出整整 4.5 倍。
然而当专业机构和企业的发声渠道得到极大拓展,媒体在许多专业话题的讨论上已经失去了舆论渠道把控能力。开发一个客户端或者把网站改版,并不能让传统媒体完成转型。我们听到大量转型中的传统媒体高管问,怎么才能让老编辑们转换思维方式?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处理和传播,需要借助互联网工具和思维来完成。举个例子,国内某领先的科技媒体,至今还是人工抓取、翻译国外创业公司融资信息,而没有形成数据库类的产品,遑论从油墨印刷时代走过来的纸媒呢?
在对于信息的处理这件事情上,彭博早已给出很好的实践。其推出的 “彭博 NEXT” 整合了彭博强大的数据、新闻资讯和分析工具,受到商业和金融专业人士的拥簇。纽约时报推出名为 NYT VR 的虚拟现实 App,帮助受众用 360 度的视角亲临新闻发生的现场。
国内的财新传媒也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尝试。其孵化的财新雅趣,甚至已经开始独立融资,开发了一款类似知乎形式的问答应用解决男士消费的问题。《第一财经日报》旗下的 DT 财经,正在将繁杂的大数据处理成为通俗的信息图,为读者提供数据时代的新洞察。
当你不再能够掌控渠道,与众人争抢资源只能叫苟延残喘,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和专业内容生产能力,做整体的信息产品化,创造新渠道,才是新生。
在内容创作的黄金年代笑到最后,你要耐得住寂寞
上周五《我是歌手》第四季落下帷幕,李玟拿到了歌王,可是社交媒体上讨论的都是老狼。这位摇滚界的老炮儿找来了汪峰、周晓鸥、丁武、陈劲、栾树等 8 个高矮胖瘦不一、年老色衰的同伴,在华丽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出史诗般的车祸现场。
听着这些老男人的破音,许多人回忆起 90 年代中国摇滚的黄金年代,热泪盈眶。那时候听着摇滚的他们叛逆又偏执,却又生机勃勃,一如今日雄心勃勃的写手们。
如今,中国迎来了内容创作的黄金年代。数十家内容创业项目在过去一年中拿到几十万到上千万不等的投资。我们能跟着李叫兽、三节课增强专业技能,在黄小厨上跟黄磊学做菜,也能在公路商店跟着作者们到荷兰飞一把大麻,在为你读诗客户端上听各界名人朗诵,在 gogoboi 的推送里声色犬马……
根据 2016 年的最新数据,微信公众号数量保守估计超过 1300 万,并还在迅速增加。今日头条、腾讯纷纷设立了 “内容创业扶持计划”,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时代的记录者。然而 57%的高端新媒体类职位要求 5年 以上工作经验,转型的传统媒体人,平均也有 4.3年 的工作经验——Boss 直聘数据如是说。
在多数企业对于年轻作者的要求是 “路子野”,许多公号因三俗路线而走红的情形下,静下心来磨练笔头似乎成了最不划算的事情。然而在传统的采写技能培养体系面临崩盘,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下,真正过硬的写作者永远是稀缺资源,并能够获得不错的回报。
《时尚先生》特稿实验室将一篇《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高价卖给乐视影业,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好的内容创业,影响可以十足深远。正如今天被你们怀念的王小波所写的: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