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国有银行新增净利趋零 跌入不良贷款黑洞金融
(原标题:跌入不良贷款黑洞 五大行新增净利趋零)
一度风光无限的五大国有银行,再次陷入了不良贷款的泥潭。
上周,工农中建交五大行陆续发布2015年年报,交通银行净利同比增长1.03%,而这居然是五大行中净利增幅最大的,其他四大行的净利增长还不到1%,垫底的建设银行,净利增长只有0.28%。而比净利润龟速增长更让五大行烦心的,则是不良贷款的上升,各大机构给出五大行的研究报告中,齐刷刷出现了“资产质量风险大幅暴露”“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提示。
除了中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43%外,其余四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均超过了1.5%,其中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2.39%,是所有上市银行中最高的,而五大行去年累计增加的不良贷款总额,就高达2393亿元。正是由于不良率的攀升,五大行的利润被拨备吞噬。工行行长易会满3月30日在分析师会议上就表示,这两年利润增速有所降低,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资产质量变化导致拨备有大幅提升,去年拨备多提近300亿元;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和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各行息差都有收窄压力。
尽管拨备多提,但由于资产质量恶化,五大行的拨备覆盖率均不理想,除了农行的189%,其他四大行均已迫近监管要求的150%的红线,多提了近300个亿拨备的工行,拨备覆盖率只有156.34%,建行甚至只有150.99%。今年的拨备计提,仍有很大压力。
而另一现实是,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可能还有隐藏,各大银行不良率或远高于此。“不良资产出表的情况比较多,主要是转卖给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约定几年后再买回来;或者让第三方优质企业吃掉,作为贷款的条件,银行会给很低的贷款利率作为回报,企业也很乐意这么做。”3月30日,华南某股份制银行一级分行信贷部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监管层也注意到了这种情况。近日,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首次明确禁止了银行不良资产借道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通道出表的行为。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银行的不良资产表上看不出真实的核销数字,出表可以逃避不良资产核销的压力,实际上会延期增加更高的成本处理不良资产。“新政堵了这个通道,监管层希望银行能真实地反映资产质量。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银行的坏账率会上升,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也会提高。”
不良贷款吃掉利润
从各家银行公布的数据来看,城商行的日子“稍微好过一些”。除了北京银行尚未公布相关数据外,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去年利润的增幅均达到了两位数,分别为24.86%、16.31%。
在股份制银行中,除了平安银行的净利率达到两位数之外,其余银行的增长幅度均在5%左右徘徊。五大国有银行的表现最为差劲,交通银行去年净利同比增长1.03%,已经是增幅最大的国有银行。中行同比增长0.74%,农业银行增长0.7%,工商银行增长0.5%,这也是“宇宙行”净利润增速首次“破1”。建设银行净利润仅微增0.28%,是所有已公布年报的上市银行中增长最为缓慢的。
大部分银行在解释净利润下滑时,都表示银行业面临不良率攀升的问题,拔备吞噬利润的情况较为普遍。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大部分银行都面临不良双升的局面,资产质量下滑。截至2015年年末,交行不良贷款余额达562.06亿元,较年初上升131.89亿元,上升的幅度为30.7%;不良贷款率达1.51%,较年初上升26个基点。“银行自身针对大环境的低迷,在信贷管理方面更加审慎了,130亿元新增不良是在预期内,在行业内表现趋缓。”交行高管在3月29日的业绩说明会上称。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杨东平解释了不良率攀升的原因。他说,交行的不良贷款仍然集中在华东地区,只有少数反映在北方和西南的个别地区;其次受大环境影响,部分过剩行业比较突出,有些企业在前期盲目扩张导致现在出现了一些问题。
从不良贷款新增净额看,2015年末,五大行不良贷款余额7454.68亿元,2015年,工、农、中、建、交分别新增不良贷款550亿元、878.97亿元、304.03亿元、528.09亿元、131.89亿元(五大行累计增加2393亿元)。
截至2015年末,农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129亿元,同比增加878.97亿元,增长幅度超过70%;不良贷款率2.39%,同比增长0.85个百分点,全年清收化解核销不良贷款600亿余元。无论是不良贷款率还是不良贷款余额增长幅度,农业银行均位列上市银行“之最”。大举消化不良贷款,与之对应的则是用于覆盖贷款损失的拨备覆盖率大幅下降。
五大行中拨备覆盖率下降最快的是农行,从2014年的286.53%降至189.43%,下降了97.1个百分点;建行次之,拨备覆盖率下降71.34个百分点至150.99%;工行为156.34%、中行为153.3%、交行为155.57%。监管层对银行要求的拨备覆盖率监管红线为150%,建行、中行、工行等银行均逼近这一红线。
在处置不良贷款方面,各家银行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杨东平表示,主动从过剩行业减退,交行在自己划定的八大过剩类行业中,贷款余额为620亿元,去年主动减退62亿元。困难企业中如果不减退则实行加固政策,这部分贷款为600多亿元。另外,对政府类、平台类和房地产类贷款严格控制比例,比如在去年末房地产类贷款占比只有6%、不良贷款率只有0.23%。
平安银行则通过优化信贷结构,严格管控增量业务风险,防范和化解存量贷款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加大拨备及核销力度。
被低估的不良资产
殊途同归,银行将不良资产移出表外的现象也并不少见,银行业真实不良贷款率被低估。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去年底发布的《2015: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中称,接受调查的62名来自风险管理和不良处置部门的商业银行受访者中,有93.55%认为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率与其所面临的实际信贷风险相比存在“低估”,其中,59.68%认为“小幅低估”,33.87%认为“大幅低估”。
“出表的情况比较多,主要是转卖给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约定几年后再买回来,或者让第三方企业吃掉作为贷款条件。”上述银行信贷部负责人说。“第三方企业会选择优质的企业,银行也会给一个较为优惠的贷款利率,利率控制在可行的范围之内,比如给企业贷款3亿元,叫企业‘吃掉’一两千万不良资产,这个利率可以给到基准利率,期限长达3年,拉低了成本,企业也很愿意这么做。”
据上述介绍,将不良资产卖给资产管理公司的现象比较常见,第三方企业比较少。“第三方企业要实力雄厚的才行,不然风险又扩大了。”但这种移除表外的做法也将被堵塞。近日,银监会下发的《通知》,明确禁止了银行不良资产借道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通道出表的行为。监管对此的态度一览无遗。
林采宜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银行逃避真实不良资产率的通道被堵了。她向记者解析了银行常见的做法:银行给AMC一笔贷款,AMC再用这笔贷款将不良资产买过去,然后再付给AMC1%-2%的手续费。“实际上不良资产依然在,就是换了一个地方摆放,把垃圾从前院挪到后院去。”
“对银行的影响其实还好,这类通道的业务AMC做得不是特别多。社会上有一些其他的机构也想来处置银行的不良贷款,但是他们没有AMC牌照,只能借AMC作为一个中转,AMC从中间收一点通道费,大概不超过2个百分点。”某不便具名的银行业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因为资金成本比较高,越来越难找到便宜的资金去做对接,成本高的话AMC不愿意做。但是有一些AMC会借助通道做规模,一些规模大的经营时间长的AMC做通道业务不多。”“新政之后,银行体现在负债表里的不良率会增加。”林采宜认为,当面不良的拐点还没有到来,供给侧改革导致大量企业债务违约,银行的不良率在2016年还会继续增加。
波士顿咨询研究报告指出,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去产能”的重点行业将会迎来阵痛。钢铁、煤炭、有色、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伴随着企业的关停并转、兼并整合,预计未来三年坏账释放可能达到1万亿-2万亿元。
“从不良的先行指标看并没有见顶的趋势,整个逾期贷款、关注类贷款、不良新生成率都在往上走,拐点没有这么快来。”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沐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比如,工行2015年关注类贷款占比4.36%,比上年上升1.46个百分点;农行关注类贷款占比4.20%,上升0.36个百分点。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曾令俊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