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销量更要质量,华为、荣耀树起中国制造的新标杆专栏

/ 顾嘉 / 2016-04-04 22:51
一个民营企业凭什么拿到最高级别的国家质量奖?

14415223457531243908

毒奶粉、假疫苗、山寨货……近年来,国货因为质量爆发出来的问题一次次伤害着国人的信心——我们究竟有没有能力造出质量过硬的产品?还是只能依靠人口红利堆砌出所谓“强大”的制造能力,产业水平仍然在低水平重复?

对于中国制造,很多国产厂牌都有强烈的民族情结。比如前段时间格力在朋友圈被刷屏的“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比如创维的“创维行 中国芯”、比如长虹的“以产业报国、以民族昌盛为己任”、再比如海尔的“海尔,中国造”……

国产品牌对树立国家形象、提升国家的经济竞争力等均起到重要作用,其中的文化思考耐人寻味。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不仅仅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值得深思的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能在全世界叫得响的民族品牌却屈指可数。

这背后,有国人对于“质量”二字的切肤之痛。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除了国家对于企业的支持,更多还要依靠企业自身严把质量关,造出真正质量一流的产品,用产品赢得市场的尊重。

3月29日,央视《焦点访谈》以《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为专题,选取了代表运输服务、ICT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厦航、华为和振华重工三家企业进行了大篇幅报道,也让中国制造的讨论再次引发网络热议。

这其中,我们相对熟悉的是华为。这家成立近30年的民营企业,承载了亿万消费者和客户的认可,在“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公司核心价值观牵引下一路前行,最终成为了信息通信业的龙头企业,其成立仅两年之久的荣耀品牌更是以质量为立身之本,迅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互联网手机品牌。不能不说,一定是坚持着“视质量如生命”的铁律,否则恐怕早就在竞争激烈的国际通信市场上败下阵来。

华为和荣耀追求品质的做法主要有三点:

一、拒绝低价竞争,用品质赢得市场尊重

荣耀手机的负责人赵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这么多年在国内和海外市场进行拓展的时候我们也发现,要建立长效的企业竞争力最终要靠质量和创新。以低价来竞争是难以赢得用户尊重的,短期内是可以吸引很多眼球赢得一定的用户,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只有构建在品质与创新基础上的企业竞争力才可以持久发展”。

这段话说得很实际,在甚嚣尘上的智能手机市场,各种营销推广、市场活动、渠道策略都纷纷被媒体放大解读,而对于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切身利益的质量却往往鲜有提及。低价的前提是低成本,一切厂商为了博眼球、拉流量可以投入巨额的广告营销费用,但在产品品质方面势必就要减少投入,要么采用低成本材质、要么降低产品研发费用,这种做法不但无法保证高品质,缺乏创新精神,还会在用户方面的价值就大打折扣,甚至直接对消费者带来损失。

事实上,价格竞争通常是低水平的竞争。在市场相对稳定和成熟的欧洲,荣耀手机的价格比国内市场还要高15%到20%。这背后的逻辑就是荣耀通过建立质量和创新的门槛获得了更高的品牌溢价。

借用小说《三体》里的推论:用高纬打低纬,信手拈来。

二、严格把控质量,用匠心消灭品质风险

智能手机界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是“匠心”,手机厂商都在谈论“工匠精神”。在我看来,匠心是贯穿到产品设计、研发、制造、销售、服务每一个环节中的。任意一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都不能说质量过关。

对于供应链和制造体系来说重点是工艺控制、流程控制、供应商管理,这样才能确保产品制造出来的质量;对营销和服务人员来说质量则体现在销售服务活动,无论是营销还是售后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

华为拥有一套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都有严格标准,并且塑造全员参与、全员重视的企业质量文化,这种文化也渗透到每位员工的工作过程中,体现在各个环节。

有一个概念叫零缺陷: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把缺陷留到下一个环节。荣耀总裁赵明分享了一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价值2000多万的手机在运输过程中遇到了卡车轮胎起火,事故发生后,荣耀的技术人员对手机进行检查,发现这批手机的故障率可能在1-2年后提升,为了避免这个未来的隐患,厂方决定对这批价值2000多万的手机进行销毁”。

用两千万的代价来规避一个可能存在的风险,这可不是钱多人傻的决策,背后是荣耀对产品质量的态度和要求。

为了做到这个“零缺陷”,荣耀甚至可以为一个小小的工艺缺陷调整整个生产线。就算会影响几十万的发货,也不能让有问题的终端流向市场。这就是质量优先的企业应有的态度和执着。

前段时间在哔哩哔哩上看到一个一个视频《没想到你竟然是这种ji》,在经历各种“灾难”后,这款荣耀手机竟然屡屡“幸免”,这背后是千锤百炼的产品品质在为产品背书。

 “质量为王,客户至上”,这个话谁都可以说,但是能否真正贯彻到企业每一个商业活动中?能否说到做到,这才是考验企业的关键。

三、持续投入研发,用创新打造民族品牌

如果说质量是产品的立身之本,那么研发就是产品的创新之源。

连续多年对研发的高投入是华为保持竞争力的基础。就在前不久,华为公布了2015年业绩,研发投入数据的公布让业界惊诧。近十年,华为投入的研发成本高达2400亿,全球研发人员超过79000名,占员工总数的45%,全球研发中心16家,企业专利申请量居全球首位。

 “华为这几年业绩不错,但我们期望看到公司更优秀的文化或精神。不管年份好坏,华为都会持续不断的在技术上进行投入,而且聚焦业务领域,然后才可能取得突破。华为的成功不是靠投机取巧,不是靠赶上哪阵风,华为要靠自己建立起的能力,对行业甚至对人类有贡献。”华为轮值CEO郭平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每年收入的10%投资在研发,2015年的研发投入高达596亿元,占收比达到15.1%,不但全面碾压国内风生水起的BAT,甚至超过了国际巨头苹果、思科。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企业把研发经费省下来作为利润,什么配件都用国外现成的,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进军海外市场时,才发现知识产权原来也可以是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

除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更重要的是不受制于人,可以把最新的技术根据我们自身的目标和自身的规划来开发出我们需要的产品。

不仅拥有核心技术,还懂得开放包容。以终端为例,华为是把全世界最优秀的经验集成在一起,比如在欧洲设立了研究所,在美国做芯片研发,在日本做光学以及小型化研究设计,在法国设立美学研究中心,在俄罗斯视学所做色彩研究,其实就是把全世界最优秀的研发基因和产品基因运用到产品当中去。

华为不是在构建一个全自主研发的封闭系统,而是把最优秀的东西集成在一起。

有付出必有收获。在全球范围内,华为品牌实力在持续上升,在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上榜Interbrand“Top100”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Interbrand“Top100”全球最具价值品牌,分别排名第94和第88位。并且在2016年Brand Finance最近公布的“全球最具品牌价值百强”报告中,华为以超过197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47位,成为唯一一家排名前50的中国科技公司。并被美国国际信誉研究院评为十大中国消费者最尊敬企业中的唯一一家中国公司。

华为、荣耀,加油!

文:顾嘉 故事书创始人

微信公众号:故事书 | GFM1983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