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小牛电动不容易拿到下轮融资?自媒体
文/王吉伟
11月25日,小牛电动NIU CARE发布会上发布了冬日保养计划。这个计划给了用户一些惊喜,使得小牛电动车可如汽车一样享受4S店的售后服务。增值服务进一步细化,电动车行业第一个4S售后,这让小牛再一次如夜空中那颗星一样闪亮了一下,但只是仅此而已。这对于科技界以及互联网界似乎并没有多大吸引力,就是那样一闪而逝。
小牛的商业模式也是从自建工厂到生产再到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经营,全公司近200名员工,员工日常支出、企业管理运营、产品生产制造等各种成本着实不小。小牛电动很像是互联网思维服饰下的传统生产制造商,对于这种互联网公司做重的商业模式,很多投资人是看不透或者不太看好的。据悉,小牛电动截至目前融了5000万美元,资本寒冬的大环境下,小牛电动是否会遇到拿不到下轮融资的问题?
下面,我通过以下6点来阐述下我对小牛电动的看法,欢迎大家与我探讨。
1、在商业模式方面,全产业链模式做的有些重。
如果按照互联网思维以及互联网公司的轻运营模式,小牛电动更适合做除生产制造之外的是,生产加工加工应该是外包的。但小牛电动走的是一条全产业化的道路,为了实现标准化生产,从自建工厂到生产再到市场营销全都自己在做。从价值链上来看,这是一种纵向一体化的战略,这种价值链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体策略与研发销售计划,但这种模式也使得各项成本大幅提升。
以此,小牛电动到底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生产制造企业,这种互联网思维下的传统厂商模式,可能会有些让人看不懂。但对于产品的生产来说,这样的做法对用户应该算是负责任的。
2、虽然上线半年销量突破5万,相对2亿市场如九牛一毛。
小牛电动5万的销量是个什么概念?要知道,整个电动车市场是一个2亿人民币的市场。仅仅从市场规模上,小牛电动能否颠覆电动车市场,好像从量上是难以服众的。但不能否定的是,小牛电动确实给这个行业开了一个好头,如何使“互联网+”与传统的电动车行业结合起来,这是小牛电动为行业做的突出贡献。至于能不能放大其应在行业的影响力,还要看其能不能在后面做出更大的规模、规划以及布局。
当然,最终还要以事实说话,那就是小牛电动的销量能到什么程度。要在一个行业有话语权,先要自身做到位才能影响其他企业,才能得到其他同行业的效仿与尊重。小牛电动作为一款“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电动车产品确实开了业内先河,能不能得到众行业的真正认可是个问题,这大概是资本还没有看透小牛电动的原因之一。
3、用户量小,大数据等服务尚不能形成气候。
从小牛电动的APP来看,相比滴滴出行等动辄几千万乃至上亿的用户,5W的量确实不算什么。这个量所产生的大数据不足以体现整个电动车行业的行为趋势,也无法提供更好的数据指导等相关服务。当然,随着量的积累,以后小牛电动能够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当前其在用户上的表现很是一般。投资者应该能看到其发展潜力,或者说小牛电动的大数据监测指导只是时间问题。小牛电动率先连接了用户与互联网,这是整个行业实现大数据与产品连接的开始,同时也是电动车这个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开始。
4、除了增值服务,以后或没有更好的变现模式。
小牛电动在商业模式的盈利方面,更多的是放到了增值服务上,这是智能硬件的主要盈利模式。从之前发布的可自由拆卸更换的配件,再到这几天刚发布的NIU CARE冬日保养计划,都属于增值服务的不断细化。除了增值服务,小牛电动在短期内应该没有其他的盈利模式。当然,盈利模式是随着用户量的增长与市场规模的扩大来不断完善的,但是小牛电动在当前除了卖车盈利、增值服务盈利之外,尚没有更合适的盈利模式支撑其运营。
尤其是小牛电动采用了全产业链这种相对较重的商业模式,生产运营成本大大的增加,5万用户的微利能不能支撑小牛电动的运营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5、如果智能出行未来十年或解决交通拥堵难题,小牛怎么办?
小牛未来的目光放在了智能出行领域,这个切入点是个很好的战略规划,但是未来的智能交通领域电动车是否占重要比例是个容易被质疑的话题。事实上,电动车以及自行车包括体感平衡车等在内的出行交通工具,现在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解决交通拥堵。这意味着,如果将来的“智慧交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再造了新的交通新环境,加上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智能化,还有空中交通工具的逐渐应用,以及未来道路施工上的新技术突破,在10-20年内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是大有可能的。
但整个智能出行的痛点被解决以后,小牛电动这样的电动车产品会不会继续受欢迎?眼下来看,交通拥堵状况持续十年以上是大有可能的,电动车这样的产品应该至少会有十年的生命,但十年以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当然,很有可能十年后的小牛电动已经转型为其他模式的公司,这很难说。
6、电动车智能化,是否解决了行业与用户的核心痛点?
从产品本身而言,打着智能旗号的电动车产品是不是最痛的用户痛点,这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即,这个需求是不是伪需求,小牛电动在做的是不是行业以及用户的核心痛点。小牛电动的模式以及经营策略决定了它一不会像Tesla一样追求未来科技,二也不会以共享经济等模式去影响人们的出行,而是扎扎实实做产品,通过打造行业内独有的标准和打造垂直品牌的号召力来改变人们的日常出行生活。
这个做法给人的感觉是其他企业在讲情怀,而小牛电动就是在雷打不动的做电动车。小牛电动基本不怎么讲,这应该也是资本不会对其太感冒的原因,但是讲一个为打造标准产品而拼搏的情怀及故事是很重要的,还是能够刺激资本的眼球的。
综上,虽然小牛电动上一轮热融了5000万美元,但从其近期表现来看也得到了数万用户的认可,这个量仍旧还是太小,市场规模以及品牌故事都还远远没有到位。资本寒冬的大环境下,一切融资相关的事宜都会徒增很多变数。小牛可能不会因为资本寒冬融不到资,却有可能因为市场、用户、产品、战略等多种因素的不够清晰而让投资机构难以判断,这也会令其与成功融资失之交臂。
但既然都是变数,融资本身也就充满很多未知。如若有投资机构能够看透小牛电动的未来,融资亦有可能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小牛电动,才刚迈出了第一步。
【王吉伟,传统企业走出的自媒体人,专栏作者,评论人。关注电商、O2O、企业转型、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 微信:mcjave,微信公号:王吉伟】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