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美国总部高层造访“随办” 创业企业缘何受到大佬青睐专栏
近日,微软全球应用和服务市场部总经理杰拉德·斯帕塔罗(Jared Spataro)率队走访“随办”,陪同他一起的还有微软中国Office高级产品总监杨元、专业解决方案部销售总监孔旭辉、渠道事业部云业务总监肖昉。
这样的阵容,对于一家创业企业而言,确实显得“豪华”,且不说微软是全球最知名的企业之一,家喻户晓,而且这次来的都是微软核心部门的要员。
实际上,“随办”与微软的合作由来已久。仅就今年而言,“随办”获得微软一级云解决方案合作伙伴资质,7月应邀参加在美国奥兰多举行的微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8月“随办”与微软Office365联手打造“云+端”合作模式,并携手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掀起Office365中国风活动,使“Office365+随办”成为业界普遍认可的现代化办公方式的引领者。10月微软Ignite在华首秀,云集2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微软顶尖技术专家与业务负责人,我应邀以讲师身份出席,并做主题演讲,分享“随办”在移动办公市场的新成就。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与微软的密切合作的确带动了“随办”的快速发展,那么对于大多数自我打拼、默默无闻的创业者而言,如何才能赢得大佬的青睐呢?这里有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和探讨。
一、创始人的背景与视野
创始人是一家企业的旗帜和灵魂,他的背景经历往往决定着创业的方向与起点。很多从大公司走出来的创业者,他们见过大世面、有眼界和过硬的人脉关系,起点和平台很高,不同于一般的草根创业或大学生创业。
但问题同样存在,在大公司每个人只是做其中的一块,知道的东西永远就是那么多,而且大公司资源丰富,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而创业企业则要白手起家,一切从头再来,这需要极为强烈的心态转换。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创业几年后还是回到了大公司,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那样的节奏和环境。
我在微软服务了11年,工作内容跨越技术、销售、客户解决方案等不同部门,对于每项环节都有所涉猎,因此能够了解不同部门的业务需求。我们当时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出答案”,客户会把各式各样的问题抛出来,这也锻炼了我快速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这些不仅仅是有资源就能够搞定的。
二、业务模式的高度契合
与大公司打交道,并不是单向地希望得到“施与”,去他们那里要资源要市场,而是能够真正帮助对方解决问题,他们缺的,我们正好能补上,这样的合作才是平等的,也才有可能长效。
以“随办”与微软的合作为例,重塑生产力是微软推出的三大战略之一,而作为实现该战略的有力引擎,微软推出的Office产品积极迎合市场需求,提供高端云服务,实现信息从数据中心到用户服务器的轻松调取,极大提升用户协作水平,释放集体生产力。可以说,微软提供了强大云技术平台。
移动办公是如今工作方式的潮流,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办公人数达3.94亿,移动办公人员普及率占全国劳动力人数的43%。如何移动化地运用微软的云平台?“随办”提供了这样的端口,借助“随办”,利用移动设备,就可以随处访问运行在云端的软件,实现灵活办公。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屏幕完成签到、审批、派发任务、督办、会议协同等操作,将复杂繁琐的办公场景轻量化、便捷化、趣味化。这就是“随办”与微软联手打造的“云+端”模式,业务模式的高度契合,就奠定了双方合作的基础。
三、自主的产品创新
很多创业企业喜欢把国外成功的产品“嫁接”到中国来,一些投资者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也会考虑在国外是否有参照物。这样的思路,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是很容易出现南橘北枳的尴尬,因为面临的市场环境、业界生态均不同。就像微软以12亿美金收购企业社交网络平台Yammer之后,国内出现了很多抄袭Yammer的风潮,主打企业社交分享,最后发现并不能行得通。原因就在于,微软已经有了企业办公的核心产品Sharepoint,收购Yammer只不过是补了一个角,中国企业光抄Yammer显然走错了方向。
同样与大公司合作,如果产品仅仅是“借鉴”他人的创意,很难赢得对方的尊重,因为他们会对你的创新能力产生质疑。杰拉德在访问“随办”时,特别提到了微任务模块,认为其是行业首创。的确,微任务是“随办”的精髓所在,能够以清晰简洁的模块设计,轻松帮助企业实时在移动端解决执行和协作的难题,提升整体管理和协同效率。这不仅代表着“随办”的产品架构能力,也是自主创新实力的彰显。
当然,与大企业的合作需要注意的地方不止以上三点,需要在具体的过程中反复打磨。同样,“随办”与微软的合作仍在继续,随着“随办”在移动办公市场的持续发力,双方的合作也将驶入新的阶段。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