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业悬赏100万,来还是不来?专栏
黑格尔在《逻辑学》的存在论中提到“量变引起质变”,通俗的讲就是当一个事物处于一定数量的时候,内部的质量一定会发生改变。2015年中国大江南北响起了创业号角,北上广深城市都在积极布局创业产业,10月份北京中关村电子卖场改创业创新一条街更是给中国城市创业打了一剂强心针。偏于西南城市的成都号称将打造建设世界级创新创业中心,高新区政府明确指出到2020年成都讲聚集各类科技创业人才5万人,孵化科技创业企业1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创新型企业1000家,新增上规企业500家;建成孵化载体600万平方米;聚集各类金融机构1000家。还不包括锦江区、成华区、武侯区、周边郊县等地区创业人才及创业公司,笔者综合累计成都各地区创业人才将超10万创业大军,那么成都会诞生马云一样的创业人才及公司吗?
一、 高逼格的政策+蠢蠢欲动的创业者
衡量一个城市有没有创业属性及基因,除了本身的创业氛围、市场环境等因素,在中国地区更需要的是当地政府的有效推动与支持。从2013年开始成都政府致力于打造创业“第四城”及移动互联网城市,在此期间成都诞生了年收入过亿的手游企业尼毕鲁,拥有上亿东南亚移动互联网用户的Camera360,以及已上市公司迅游科技。2015年成都市政府推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最高可获100万元经费资助,融资获得创投机构投资额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补贴,新建众创空间最高获100万元资助等等高逼格优惠政策,对于那些蠢蠢欲动的创业者成都市政府也给予的大力的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补贴及优惠,社会创业者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及创业指导等服务。
笔者认为成都政府给了一系列高逼格的创业政策及支持,对于很多草根创业是幸福的,一方面政府提供了相应的补贴降低了创业人才成本,另外一方面提供了免费场地降低了创业场地成本,有创业者告诉笔者来成都创业你只需要带上你的笔记本和梦想就可以了,对于这样的评论相信处在北上广深的创业者都倍感羡慕。
往往越是优越的环境,越会让人感觉不自在,很多创业者的目的也越来越不纯洁。例如某创业者就直言不讳的告诉我就是为了拿政策扶持金才创业,同时各种以互联网+项目层出不穷,原本的创新创业也演变成为了诈骗性创业。很多需要帮忙的创业者挣扎在创业的生死线,而很多伪创业者却拿着政府的高额补贴。
二、 创业氛围+创业项目
很多北上广深的创业者和风投机构看到了政府给出的优惠政策后,有的创业者会说政府高逼格的政策只能给予外围的创业帮忙,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氛围也是他们尤为关注,对于风险投资机构当地有没有优质的项目才硬道理,对于创业者和风投机构的疑问,笔者也开始了更加深度的探访。创业孵化器是一个深度了解地区创业氛围的场所,目前成都创业孵化器121家比较知名的孵化器有联合办公NEXT空间、场地租凭侠客岛、十创业服务分咖啡、国资办的创业场等机构,基本上各孵化器每个月都有相应的创业沙龙活动,以next创业空间为例,最近就举办了小饭桌创业沙龙,投资人讲解如何获得首笔创业投资,融资中那些坑,实战商业沙盘等活动。基本上只要跟创业相关的沙龙活动,平均每场参与人数都是200-300左右,有的创业者甚至把前台行政人员都拉过来参加活动。处在这样的环境与激情中有谁还说成都创业氛围不够呢?
如果说创业氛围已经有点星星之火,那我们成都的创业项目有如何?笔者首先在全国各个创业项目平台进行的一轮考察,初步统计IT桔子有780个创业公司、36氪400个创业公司,游戏茶馆995家手游企业,成都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团队)10429家,有成都创业者告诉笔者实际的创业团队可能要比我收集到的数据还要高。因为很多成都草根创业团队早期都是不注册公司,不在写字楼,不对外曝光的,大多数都蜗居在软件园周边的民房或者孵化器。
同时参考IT桔子2015年成都创业获得投资的数据情况,获得种子天使轮37家,其中有代表性的项目有时尚传媒1000万“小日子”,云峰基金4000万美金“医联”,上海雄九资本机构5000万美元“淘汽配”,洪泰基金数百万人民币“学姐帮”。
笔者认为对于很多北上广深的创业者而言,成都的创业氛围还有待提高,相对于北上广深创业氛围,成都在信息资讯上还不够发达,很多行业内的消息相对于滞后,其次是大佬资源太少,基本上一年的时间很少看到有大佬来成都演讲及分享等等,缺少标志性的行业会议等等。对于北上广深的风投机构,有投资人这样形容成都的创业项目基本上都处于二流或三流之间,创新项目还有待提高。
经历过2014年的成都手游大潮,从最初的1000多家创业团队CP到如今的200多家,大起大落让人惊叹。再次站在2015年成都创业风口,有投资机构预测成都将再次遭遇滑铁卢,一万多家创业团队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团队将面临团队解散或重组。其中以创业孵化器为起点,蔓延到创业团队。对于为什么给出这样的预测,笔者认为目前成都的孵化器大多数都是以政策补贴维持基本运营及生存,同时孵化器运营人员不专业,运营模式同质化严重,基本没有造血能力,在这样的情况紧靠政府补贴很难获得市场的认可及生存。其次孵化器的倒闭蔓延到孵化器团队,尤其孵化器本身的不专业导致在项目评选上大多数层次不齐。在原本依靠孵化器为生存基本的草根创业团队将面临高额的创业成本增加。最终没有竞争力和融资能力的创业团队随之解散。
三、 缺资本+缺资讯+缺格局
对于一个已经在成都混迹四年的创业者,从2012年最初的移动联网大潮成都外包团队积极转型移动互联网领域,大批的APP如潮水般的涌上线,到2013年成都再次突围移动游戏,700多家手游创业团队激流勇进。到2016年成都项目扎根020方向,对于这样一个互联网城市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缺资讯
一直以来很多创业者都说成都的行业信息相对滞后,创业者与北上广深的创业者在信息上不能达到平等共享,对于这样的疑惑,笔者认为2013年之前成都有一家科技媒体“IT茶馆“,由于2013年底转型”游戏茶馆“只专注于手游行业,成都的TMT媒体领域从此都处于真空环节。由于本地没有专业性的科技媒体,导致了成都创业者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不了解成都。
缺资本
很多创业者都向笔者抱怨一件事情,成都的投资机构太少太少了,基本上成都的创业者团队获得投资都是来自于北上广深的个人投资者或者机构。目前成都也只有区区1-2家相对于专业的TMT。\
缺格局
曾经有句话是“眼界有多宽,事业就有多大”映射到创业中就是在选择项目上一定要有眼界,很多投资人来成都看完都会说成都的项目同质化太严重了,有些项目在北上广深几年前都被印证的不成功商业模式。成都创业团队还在开发及研究。 投资人对于成都创业者的印象大多数还是创业不努力,产品不够创新,格局太窄。
结束语:有传统媒体称“现在是创业最好的时代, 成都也是创业最好的城市”对于接地气的科技自媒体剑锋来讲,成都的优势目前还只体现在政策侧面,更多的还需要创业者内功加强才行。
剑锋日记微信(jianfengriji):扎根成都,记录全球TMT行业信息,只做原创内容。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