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次贷危机反思互联网金融创新:没有“小确幸”金融

第一财经日报 / 康宁 / 2015-08-11 09:12
中国的金融监管水平虽然也曾引起过很多争议,但自上周以来,在一场关于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口水战中,反对监管的逻辑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沦落为“你凭什么管我”和“我感觉没风险...

4

中国金融业并没有徘徊在互联网精神和金融专业主义的十字路口,而是走在经济不够发达、互联网金融却全球领先的悬崖边上。

中国的金融监管水平虽然也曾引起过很多争议,但自上周以来,在一场关于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口水战中,反对监管的逻辑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沦落为“你凭什么管我”和“我感觉没风险凭什么不能做”,而这种逻辑却是相当可怕的。

前车之鉴并不遥远。让我们一起看看善于创新的美国金融家是如何搞出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吧。次贷危机的故事是从美国穷人买不起房开始的。在美国这样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仍然有很多穷人买不起房子。想解决这个问题靠增加穷人收入显然太费劲了,更皆大欢喜的办法是靠金融。

由于美国穷人按照常规标准无法获得房贷,所以这部分贷款有个特殊名字,叫“次级贷款”。这种贷款条件之宽松让人咋舌,不仅可能一分钱首付都不用出,还可能前几年只还利息不还本金。显然,对没什么积蓄收入又很低的美国穷人来说,这样的金融业务真是太普惠太贴心了。

在引入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之前,此时的“次级贷款”并没有那么巨大的危害。随着近期A股市场的杠杆牛止步,大家一定很容易明白靠金融是可以自我实现泡沫繁荣的。有这么多之前买不起房子的人可以贷款买房了,需求上升自然房价上涨。

对此借钱的穷人很开心,房价上涨的部分就是自己资产的增长,只要抢先零首付买房就非常划算,付出的利息比上涨的房价少多了;房贷的金融机构也很开心,就算穷人不愿还贷,房子本身也越来越值钱,不会有风险。

这么好的买卖,可是给穷人放贷款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金融机构的资本不够怎么办?这时华尔街的金融家来帮助大家了,想出的金融创新是资产证券化。简单说,本来放出去的贷款只能等着收利息,但现在有办法提前收回本金继续放贷。例如,房利美给第一位美国穷人贷款10万美元后没钱了,这时华尔街帮助房利美把10万美元贷款转化为债券,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购买债券后,房利美就有第二个10万美元可以继续放贷款了。这样反反复复转很多轮,就能让越来越多的穷人享受房贷的“小确幸”。

也会有食古不化的老古板问,这种依靠金融工具数倍扩大贷款规模的办法会不会有风险?起码看起来风险很低。原因有两点:第一,房价仍然是上涨的,就算贷款还不上,也可以随时把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第二,包装次级贷款的金融工具非常复杂,基本所有购买者都搞不清这帮华尔街投行在搞什么把戏,只知道这些实力雄厚的大金融机构值得信赖。

在次贷危机发生前近十年中,这场了不起的金融创新一直让所有人都受益。穷人受益了,以极低的贷款成本买房;放贷款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受益了,一边为穷人服务,一边让自己的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华尔街受益了,眼花缭乱的金融创新让善良的金融家通过为穷人服务挣了大钱;金融市场上的所有投资者也受益了,虽然不清楚次级贷款是什么东西,但有风险低收益高的理财产品可买多开心呀。

如你所知,这样美好的大和谐场景并没有千秋万代一统江湖,次贷危机让这些泡沫统统破裂了。

危机的起因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房价不涨了,穷人还不起贷款了。在A股前期的动荡发生前,这样去杠杆的收缩过程可能还难以解释,现在想必大家已经知道泡沫破裂时有多么恐怖。在高度杠杆化的金融体系中,赔钱并不是说自己的钱亏损就完了,而是多米诺骨牌一般的连锁式崩盘。

美国人民通向次贷危机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曾让穷人和金融机构受益,然而当肥皂泡破灭之时,却让全世界一起承担危机成本。

回过头来看中国的金融市场,你还相信互联网金融可以带来毫无风险的“小确幸”吗?

中国经济并未取得美国那样独一份的世界地位,也未达到美联储那样的监管水平,现在却要做比美国模式更先进、风险更低、对穷人更好的金融创新,这个从金融专业主义角度看难度极大的事情,真有那么容易就可以实现吗?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