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氢 OS 内测版体验:不泯然的别样 Android观点
鉴于眼下的氢 OS 并非是正式公测的系统,在本次体验中,有关电量消耗、发热、不稳定等问题都不会被列入讨论范畴。而尽管我体验的是第二版的内测 ROM 包,但依旧有很多当初发布会上所展示的亮点未能全部呈现。因此,除了视觉展示外,本文将与大家深入聊聊我们对整个氢 OS 的理解。
设计和交互:表达抽象化,Material Design 大行其道
氢 OS 是一款由一加和 eico design 设计团队共同合作出炉的作品,两者的特质在以往的产品上表现的都很明显,而在联手后,这种特质被发扬光大,一眼看上去就迥异于其他的『芸芸众生』:毕竟我们见过了太多仿 iOS 设计的国产 ROM,在看了六七年的圆角矩形图标后,现在看 iOS 本体多少都会觉得有些传统和老派——哪怕它已经经历了一次大变脸,更不要说漫山遍野差不多的『A货』了。因此在初上手时,很容易就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么浮躁的年代,还能有这样的设计想法确实很难得啊,我还以为国内在 ROM 设计上只剩下老罗有想法了。”
按照 一加产品经理的说法 ,氢OS 是一个『基于 Anroid L 基础,并根据谷歌 Material Design 结合一加自己对 OS 的理解进行设计开发的一个OS。从视觉上将 Material Design 重新演绎,在交互上也进行了一些优化。』
不过,一加向 Material Design 的致敬其实早有先兆,在氢OS 正式发布前,一加的官方微信和论坛里都多次开设专栏专门介绍关于 Material Design 的内容,钟情于简约设计的刘作虎似乎也对谷歌的这套风格有着别样的迷恋,这也就形成了今天Material Design 在氢 OS 上大行其道的局面。
有很多人认为氢 OS 就是一个扁平化后的 Smartisan OS,虽然不能说完全错误,但结论多少有些简单粗暴。这就好比许多人喜欢将扁平化与拟物化对立起来,其实两者并不存在对立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平衡点,一个全新的但又更贴近现实的设计风格。
简单来说,我更希望理解为一种抽象化。
究其本质,Material Design 就是一个极为抽象化的设计语言,它的关注点在于质感、层次、深度和堆叠逻辑,维持简单干净的观感,但比起纯扁平设计又显得更拟物一些。
所以,我们在氢OS 中不难看到:天气界面中的点线面;三角、圆形、方形为主的系统级图标;大量纯色色系的使用;丰富的过场动效;参照原生系统而设的视觉结构和层次……
在系统中,大家可以来看看一些特点:用色块来突出主要内容在氢OS 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不同应用的 ActionBar 都有着不同饱和度的配色,并且让状态栏与之融为一体,也让原本灰黑色为主的界面拥有了时尚活力,整体带来比较强烈的视觉冲击。
此外,和 Material Design 强调 Z 轴一样,这种页面之间的层级关系同样在氢OS 中得到了体现。譬如说你点击联系人的头像,卡片就会从底部弹出,但并不会遮盖住原有的联系人页面。还有像提示框的无边框按钮、有特色却并未滥用的高反差的“+”圆形按钮等,一加都在很大胆地对 Material Design 设计风格和语言进行靠拢。
和 Smartisan OS 的想法类似,氢OS 仅仅给予了用户设置锁屏壁纸的选项,而主屏则选择聚焦近半个屏幕大图的氢视窗,你可以选择内置的超过 10 个主题图片,也可以选择自己的照片作为主视觉图,之后算法便会抓取了这张图片的相近色彩,把它作为全局背景。
当然,这样的做法难免有着一定的风险,从视觉效果来看,第一屏有氢视窗倒也还好,但从第二屏开始,这种纯色十五宫格的样式,在图标大小和风格未获统一的情况下,其实很难称得上好看。
而对一加来说,如今的氢OS 更多的还是个半成品,要是严格点评判,完成率应该还没到 50%,很多东西都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往后,详细的页面设计仍需要等待最终成品的亮相。
至于如何去维持这种一致性,不会因为你的『自造轮子』而让大量的第三方应用出现割裂感,这是以后一加需要为我们解答的问题了。说真的,重绘图标这种事,还真的得耐得下性子去做。
功能和服务:有调性的氢视窗,本土化的 Google Now
平台级的服务整合一直被我认为是如今手机系统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淡化独立 App 的地位,强调整合也是目前苹果和谷歌的共同追求。以往,我们的应用第一屏都是智能手机的高频使用中心;但在未来,我们的重心也许会放在一个独立的整合服务页面,我们想要的问题的答案、信息和功能,都会被一起放进来呈现。
如今的 Google Now 便是原生 Android 系统中这样的存在,它会直接整合日历安排、邮件、天气、社交、新闻事件、基于位置信息衍生的餐馆景点、搜索引擎所带来的各种信息等。和单纯一个会和你『打趣』的语音助手相比,它所带来的是更高层次的系统级智能服务。
当然,受限于各种政策上的原因,国内的朋友基本无法接触到这样服务,但一加显然希望将这样的服务体验带进中国,所以我们便看到了如今的『氢视窗』和『卡片式短信』。
氢视窗将我们越来越碎片化的数字信息以『卡片』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并全部集中在单一的一个页面当中。举例来说,假如你订购了一张机票,你在氢视窗中就可以看到一张航班的卡片,点击后还可以实时查看详细的航班动态。而像飞机票、火车票、团购券、电影券、代金券、验证码等等,氢OS 都希望进行卡片式处理。
与其说这是一个 Passbook 聚合器,倒不如说是一加一直以来想做的生活平台。不仅简化了信息的传达,而且更有朝着智能助手的方向发展。不过我好奇的是,氢OS 采用这样方式构建自己的平台,是否有和各大 App 厂商谈判的话语权?毕竟,如果没有足够的服务提供商,其实很难撑起一加想要的『卡片式生态』。
所以,氢OS 能让这种整合服务体验做到何种地步,是往后我们所需要关注的。
当然,将核心服务本土化后,氢OS 也有融合 iOS 系统的一些特性,譬如在通知中心,大部分 Android 系统就是将控制中心和通知中心放在下拉菜单中,而氢OS 则采取的是类似 iOS 的方案,将通知中心和控制中心分割开来,屏幕下拉仅仅是查看推送通知,而从底部上滑则是呼出控制中心,目前乐视的 EUI,以及之前的 IUNI OS 都选用了这样的做法。
好处显而易见,单屏下可以显示更多的推送通知信息,但习惯了下拉控制菜单的朋友也许会有些不习惯。
此外,氢OS 还提出了一个『通知降噪』的特性,一些重要的应用如微信、QQ 等优先级高的 Apps 会以统一在状态栏以数字形式提醒,而非优先 Apps 则不会被通知,不会有声音、振动,也不会出现在状态栏和锁屏上,只会在你呼出通知中心时才可以看到。
考虑到 Android 5.0 下拉菜单采用的是双步下拉(第一次下拉是通知中心,第二此下拉才可以调出控制菜单),所以不排除氢OS 是出于对操作层级的简化。不过在目前的版本中,上滑操作还有些滞后感,而且也容易和底部的触控三键相冲突。当然现在也没人知道,一加是否会在下一代机型中换用虚拟触控键咯。
一加和氢 OS :将正派 Android 带进中国
总之,一加给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这个从研发到出炉不到半年的系统,虽然在很多地方还有着不成熟的一面,也有被人诟病说是原生 Android 『换汤不换药』,但不管怎么说,一加没有遵循大多数国产 ROM 只是一味地推崇 iOS 的设计和交互的老路,而是很好的学习了 Material Design 的风格和特色,做出了一个更符合现代审美定义的手机系统,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去鼓励。
不过从目前的倾向来看,氢 OS 有着较为明显的『重设计而轻服务』的态势,如果一加和 eico 团队过分沉浸在对设计细枝末节的追求,而忽视了更重要的生态服务的话,距离 MIUI 和 Flyme 等系统便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这也是为何我们总说:“易用性的重要程度,远比遵循设计规范要来得高。”
氢OS 需要正视国内一大批小白级 Android 用户,以及一些对『Design』没有概念的人群,平衡好一些过于隐晦的设计表达,或是不符合国人习惯的操作逻辑。其实,以一加现在的硬件素质,完全可以选择追随着『前人』的步调,做一个中规中矩的主流大众产物。但我也庆幸这个市场上还有这样的坚持,让我们能够或多或少的触碰到和世界接轨的设计与理念,感受到不一样的 Android 。
就算我们总念叨着韩寒的『复杂世界里,一个就够了』,内心也清楚,这么复杂的世界,一个又哪里够看呢?
我宁可选择障碍症发作,也不想每天都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能多一种选择,是自由,也是希望。
氢OS 视觉展示(内测版 1.0.2)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