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足以让教育消失专栏
当未来的孩子天然的生活于互联网中,活在人与人更为加速紧密的连接中,我们是否真的还需要教育?互联网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其实是一个工具,并且会越来越强大,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会对教育的影响会进化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加速影响下一代人的思维方式能够将互联网这一工具在学习上新知识上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必然是程序员,因为这个虚拟世界本身就是这些程序员创造的,这本来就是他们的世界,所以他们在获取信息能力上也注定是远超常人的。
以我个人举例,我之前学校学的是JAVA语言,但是很多内容都不是课堂上学的,都是属于自学,我们更多的是在做项目的时候遇到问题让老师提供具体解决思路,因为有些特殊问题在网上实在搜不着了,老师对于我们的作用其实等于一个技术辅助而已。而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是因为互联网的数据库还不够大,无法搜索到全部答案,但随着经验能力增强,我逐步发现不需要老师的任何指导就能解决问题,CSDN,GITHUB上会有一大堆第三方开源代码以及解决方案,可以拿过来迅速学习,并且改之源代码应用即可。
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程序员高度利用互联网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而互联网也将会自然的不断产生出所有问题的答案,同样我们再看看现在的00后其实也越来越具备程序员式的思维方式,他们遇到具体问题都不再去问老师,而是通过手机拍下来直接通过360和百度的题库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进而解决问题,那么当这群高度利用互联网的小孩长大后,思维方式肯定与我们这代人会大有不同,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搜索的能力将远在我们这代互联网移民之上,而这种加速会使得他们在未来变得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
阶段二,整合教师与学生资源当前在线教育的模式是在满足这么一个情况,当一个人对信息的搜索能力不够时,才需要老师,而目前这个需求确实是庞大的。在我所观察到的我们这群90到95的互联网老年人中,他们对互联网的利用能力依然极为低下,他们还是需要一个老师来教,否则没有安全感,他们对互联网还是没有足够的自信,而此时的互联网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老师与学生的整合者角色,将他们想要的内容连接起来,所以对在线教育有旺盛的需求。
目前这种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美国三大MOOC,Coursera 、 Udacity 和 edX,国内也有网易学院,果壳MOOC,超星学术视频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整合了学校资源。
预计在线教育火热程度还会比较漫长,直到当有一天所有的小朋友可以不利用这些视频而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那时在线教育将寿终正寝。
阶段三,改造社会结构,人的全面发展从功利的角度来说,老师本质上也是一种工具,用来向学生传递如何融入社会的信息的工具,其中包括工作生存技能以及一些为人处世等等,但事实上这些互联网都能天然给予,在相关专业知识方面互联网已经保罗万象,哪怕是深奥的学术知识也能从国内国外的高等院校的学术资料库中搜到,只需要花点小钱就能下载各种学术论文。再谈为人处世方面,那帮年轻人早就被微信QQ空间的心灵鸡汤成长励志类文章轮番轰炸过,这也同样很好的起到了价值观的引导作用。而这两方面原来不都是老师的工作么?
这里可能会有人反对,年轻人如果不受控制可能会做出出格的行为,没有引导好,以后会危害社会的云云,这实际上也是个伪命题,因为年轻人从来都是不受引导的,他们内心天然有反叛的动力,因为传统的教育把价值单一化,压抑了人的天性,而互联网会逐渐瓦解这种情况,那些被压抑的年轻人,会在互联网上找到存在感,那些拥有特别天赋的年轻人会在互联网上搜索其想要学习的知识,他们高中没毕业就已经开始写网络小说,成为微博贴吧大号接单赚钱,为网站抓漏洞,开发APP,做飞机模型,各种发明创造并申请专利,这一切让都他们有了更多的多元化的选择,用互联网来完成自己其他方面的成就。这不就很好的融入社会了吗?
所以我对未来是乐观的,越来越多的学生将从互联网上获得知识,获得生存技能,获得成就感,加速与社会的连接融入,而整个教育体系将会从控制者下沉为辅助者,辅助大家发挥天性,投其所好,完成马克思的预言。
结语:从本质上说,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融入社会,让社会更好的运行,由于之前的社会是工业社会,所以整个教育体系为工业社会服务,呈现出一种狭窄单一的价值取向,要么成为教授,要么成为技术专才。而互联网的出现无意要改变教育,而是将会从顶层摧毁工业社会这种价值观的单一取向,让价值观变得更为多元开放,加速个人与社会的碰撞式融合,学生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加速与社会的连接,并且只要一个人对其他人有价值有贡献,在互联网上会被迅速放大,他将借助互联网完成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使命。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预言正在一点点发生。
我的微信公众号:shouxifayanzhe
、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